吸水與吸濕

吸水與吸濕

吸水吸濕在塑膠中是很常見的、普遍的特性,大自然環境中充滿著水氣,塑膠吸收其水分之後,會造成很多性質的變化,其中最顯而易見之就是重量增加、尺寸增加,此特性稱為吸水性 (Water Absorption),亦稱吸濕性 (Moisure Absorption),是一個可逆之效果。

原則上,吸水性與吸濕性是一樣的,都是論述材料吸收水分之能力,若要區別之話,可以這樣區別:

強調吸水

吸水

比較強調與水接觸或泡在水中,吸收時間短

強調吸濕

吸濕

比較強調與空氣中水氣接觸,吸收時間長。

如何計算吸水率?

塑膠吸水率之測試標準依據ASTM D570,有三個方式

  1. 測試件浸泡在蒸餾水裡,時間24小時,溫度23℃(73.4℉)
    • 測試24小時,在水裡吸水率提升多少。
  2. 測試件浸泡在蒸餾水裡,直到吸水率變化停止或不再上升。[建議加熱100℃]
    • 測試飽滿,吸水率最大值。
  3. 測試件放在環境空氣中,時間24小時,溫度23℃(73.4℉),濕度RH50%。
    • 測試平衡,在空氣中24小時吸水率提升多少

有哪些影響?

製程

成品在射出成形之前,材料粒子都需先行烘乾乾燥,將水分完全去除,才進到射出成型機台,以避免水分蒸發汽化,造成產品不良,如銀痕、氣泡。

有些塑膠材料,吸水率很低,卻對水分非常敏感,例如PET,常用於寶特瓶,在生產過程中,只要些許水分,加上機台高熱高溫,造成PET直接水解(Hydrolysis),無法成形。

排除水分

成品

塑膠會吸收水,依據材料化合物而有不同之吸水,所吸收之水會以不同方式去影響使用性能,如下:

  • 尺寸改變。吸水會導致塑膠膨脹,從而改變其尺寸,這可能會影響精密零件的配合。吸水率越大,尺寸變越大。
  • 重量改變。由於塑膠產品吸收了水份,重量亦跟著提高。吸水率越大,重量就越重。
  • 機械性能。吸水會影響塑膠的機械性能,例如:彈性、拉伸、衝擊、磨耗。
  • 電器性能。一旦塑膠產品有了水份在裡面,降低電絕緣性,對於有此需求之應用要特別留意。

常見之塑膠材質的吸水率

考慮到這些塑膠材料在不同環境條件下之吸濕性,可以幫助你在選擇和使用塑膠材料時作出更合適之決定。

  • 尼龍(PA): 尼龍是高吸濕性材料,吸水率高達7-9%。因此,尼龍之機械性能在潮濕環境中會顯著改變。
  • 聚碳酸酯(PC): 聚碳酸酯具有中等吸濕性,吸水率約0.2-0.4%。其尺寸穩定性會受到一定程度之影響,但影響較尼龍小。
  • 聚乙烯(PE): 聚乙烯幾乎不吸水,吸水率通常低於0.01%。因此,它在潮濕環境中具有優異之尺寸穩定性。
  • 聚丙烯(PP): 聚丙烯之吸水率也非常低,通常低於0.02%。其性能在潮濕環境中基本不受影響。
  • 聚甲醛(POM): 又稱德林,Delrin,吸水率較低,通常約為0.2-0.3%。
  • 聚氯乙烯(PVC): 吸水率較低,通常低於0.04%。

這些數值可以用作選擇塑膠材料時之參考,如果你有具體的應用場合或需要詳細的技術數據,其他相關材質之吸水率,仍可透過查詢找到其數據,例如:Shrinkage Value of Plastics Material & Injection Molding – Chart

本土環境如何?

每個國家的環境濕度是不一樣的,而在台灣環境濕度一年平均75%以上,影響塑膠之吸濕性是很大的,在各種使用情況須經常納入考量。對於應用於水中、高濕度之使用環境,選擇低吸水率之塑料,與其他塑料相比或許是較佳的。

吸水與吸濕 - 本土環境

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吸水?

1. 材料類型

不同材料,不同之吸水率。舉例來說: PC聚碳酸酯,最低吸水率0.1%,而PA46尼龍之最低吸水率為1.3%,兩者相差超過10倍以上。

2. 添加劑

如填充物、抗濕粉、軟化劑等等,依成形之需求,會添加各種不同的元素進去,為了得到或加強某項能力,也產生其他效應,舉例1: 塑料PVC添加軟化劑,增加了彈性,但吸水率也上升了。舉例2: PTFE本身幾乎不吸水,但添加了纖維之後,吸水率卻上升,原因在於纖維與材料之間只是物理性接觸,仍存在細微之間隙。

3. 結晶與非結晶

結晶與非結晶材料,雖然與吸水非直接關係,而是呈現不同之結果。結晶材料在吸水之後,尺寸表現是較不穩定的;非結晶材料在吸水之後,尺寸表現是較穩定的。

4. 纖維(Fiber)方向性

纖維排列是會影響吸濕的尺寸變化,纖維排列方向與流動方向平行,在吸水之後,橫向尺寸(X)膨脹較小,在縱向尺寸(Y)膨脹較大;反之,纖維排列方向與流動方向垂直,在橫向尺寸(X)尺寸膨脹較大,在縱向尺寸(Y)膨脹較小。

5. 環境濕度

環境濕度的高低,是會影響材料吸水之速度與飽滿(和)度,吸水率並不會無止境的上升,原因在於水分會揮發,吸水率會達到一個平衡點。舉例來說: POM在環境濕度50%,吸水率達0.10%,而在環境濕度90%,吸水率達0.30%。

6. 環境溫度

與所處之環境有關,當環境介質為空氣時,就好比人的毛細孔,溫度上升,毛細孔張開,水分揮發,吸水率下降,典型之做法是烘乾箱,或大家常說之”乾燥”。當環境介質為水時,利用溫度上升,讓毛細孔張開,藉此儲存水分,吸水率上升,典型之作法是加水煮沸。

乾燥

7. 暴露在環境中的時間

如果剛成形之產品,置於環境裡之時間越長,吸水率逐漸升高,直到與環境濕度達到平衡為止。如已強制吸水且完全吸水之產品,吸水率達到最高值,之後反而隨著時間越長,吸水率逐漸降低,直到與環境濕度達到平衡。

時間

強制吸水

產品在模具射出成形時,便有材料縮水率,這是第一次尺寸上之變化,接著置於大氣中,與空氣、水氣接觸,因吸濕造成膨脹,這是第二次尺寸上之變化,這是必然會發生的,在與環境水份達成平衡時,同時尺寸變化及性能也達到一個穩定狀態。

為了減少等待時間,將產品強制吸水,快速達到我們想要之目的及產品應有之性能,會採用強制吸水之方式,如加水煮沸及常溫泡水。

強制吸水

如何應用?

例: 尼龍乾燥之時候韌性差、硬度高,所以安裝產品容易裂壞;當尼龍吸水之後,硬度下降且具有彈性的,安裝產品不易損壞。